瑞特学糖
LASTEST NEWS



2024糖尿病诊断最新标准!糖耐1小时血糖值8.6和11.6要划重点
2024年3月28日,国际糖尿病联合会(IDF)在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期刊重磅发布了《IDF 关于用糖耐1小时血糖诊断IH(糖尿病前期)和T2D(2型糖尿病)的立场声明》,正式对于糖尿病诊断提出最新标准。【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(OGTT)后1小时血糖数值】1-h PG最新标准:
1-h PG≥8.6 mmol/L:用于IH(糖尿病前期)诊断标准,对其生活方式进行干预,做好糖尿病预防措施
1-h PG≥11.6 mmol/L:用于T2D(2型糖尿病)的诊断标准,再次复查后转诊给予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方案。
截图来源: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
为什么“1-h PG”可以作为预测糖尿病及并发症的有力证据?
国际糖尿病联合会(IDF)估计,2021年,全球约有5.37亿人(10.5%)患有糖尿病,到2045年将增加至7.83亿人(12.2%)。此外,在2021年约有5.41亿人(10.6%)伴有糖耐量受损,并被认为是发展成2型糖尿病的风险将会逐步增加,预计到2045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7.3亿人(11.4%)。鉴于全球糖尿病患病率不断攀升的趋势,我们亟需一种更敏感实用的筛查方法对IH和T2D人群做好提前的准确预测,以便糖尿病或并发症的早期进行有效干预。
而现有的诊断标准,如空腹血糖(FPG)、糖化血红蛋白(HbA1c)和OGTT 2小时血糖(2-h PG)可能无法及时识别出处于糖尿病发展早期阶段且发展为T2D或本身患有糖尿病人群出现并发症的风险,例如,仅使用FPG或HbA1c可能无法充分反映个体餐后血糖控制的真实情况。此外,由于对FPG或2-h PG的血糖水平的依赖,可能导致对IH和T2D的诊断延迟,从而错失了早期干预的机会。
IDF发布的立场声明中列举了过去40年间,IDF通过大量流行病学数据在不同种族、性别和年龄的人群中研究发现,1-h PG的敏感性明显更高,特异性略低;不少数据表明相比FPG、HbA1c和2-h PG在预测糖尿病和相关并发症(包括死亡)方面1-h PG具有更高的价值。
IGT糖耐量受损(2-h PG在7.8~11.1mmol/L之间)患者中,如其1-h PG<8.6mmol/L极少数患者会进展为T2DM;然而所有进展为T2D的IGT患者,其1-h PG都会高于8.6mmol/L。
以1-h PG切点为11.6 mmol/L(209mg/dL)用于诊断T2D,比标准的2-h PG11.1mmol/L (200mg/dL)作为阈值,可以提前1年(平均1.6年)筛查出糖尿病人群,这可能有助于患者更早开始接受干预治疗,控制血糖波动或有可能逆转糖尿病。
与1-h PG<8.6mmol/L的个体相比,1-h PG≥8.6mmol/L的个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险显著增加;罹患慢性肾脏病的风险也呈现增加趋势。
不难看出,1-h PG≥8.6mmol/L在T2D及其并发症发生的预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;并且1-h PG≥8.6mmol/L还与预测心血管疾病、心血管危险因素(代谢综合征、高尿酸血症等)、靶器官损伤(左心室肥厚、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、代谢紊乱相关的脂肪性肝病等)发生风险率具有高度参考价值。
如果 2-h PG数值正常时,还需要评估1-h PG水平吗?
需要!我们人体正常葡萄糖稳态到T2D的自然病程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。
第一阶段:β细胞功能代偿期。在这个阶段,由于胰岛素抵抗增加,β细胞通过增加胰岛素分泌来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。
第二阶段:β细胞功能维持但质量减少期。此阶段β细胞仍能保持一定的功能,但β细胞数量开始减少,导致胰岛素分泌能力逐渐下降。
第三阶段:β细胞功能不可逆损害期。这是病程的最后阶段,β细胞对葡萄糖刺激的响应能力不可逆地受损,胰岛素分泌无法维持血糖稳态,从而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展。
整个过程可能持续十余年,在此期间FPG和2-h PG水平可能仍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。研究发现,高1-h PG的血糖患者β细胞的葡萄糖敏感性已出现受损,或已经存在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抵抗的健康问题,但由于尚存足够的β细胞和胰岛素分泌第二时相(延迟分泌相),故仍然维持了NGT(糖耐量正常)状态。随后当胰岛素分泌第二时相丧失,导致IGT逐渐形成T2D。
因此当我们OGTT 2-h PG糖耐量正常时,还是需要评估OGTT 1-h PG是否<8.6mmol/L,这样才能够更早地识别并规避糖尿病风险。但并不建议OGTT 1-h PG与2-h PG一同进行血糖评估,以免增加检查的成本和复杂性。
在我们日常生活中,可以建立预防大于治疗的健康意识,居家常备瑞特血糖仪精准监测日常血糖水平,避免糖尿病前期的发生;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,可依据个人健康状况调整监测的时段和频率,避免引发并发症的发展。
在血糖监测过程中,如出现轻度高低血糖的症状,通过干预饮食、运动、作息等方式及时稳控血糖波动,改善健康状况;如血糖数值已严重过低或超标,请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治疗。
不难看出,IDF的最新立场声明一文,非常有力的重新定义了目前IH和T2D筛查诊断的意义。相比于常规的高血糖或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,采用OGTT 1-h PG进行筛查将有助于更早识别2型糖尿病高风险人群,有效减少高血糖诊断的错误分类,并最大限度地提高糖尿病早期发现和预防的机会。
同时对于合并超重/肥胖、年龄≥35岁、有妊娠糖尿病史、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、高血压等情况的高危人群,建议每年进行T2D的筛查。也建议临床重视并使用 OGTT 1-h PG作为筛查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重要参考指数和标准,早期的医学干预可以让更多患者获益,拥抱血糖健康。
文章信息来源:《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position statement recommending use of 1-hour plasma glucose test to diagnose intermediate hyperglycaemia and type 2 diabetes》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期刊